周康是周安的弟弟,周安出生后第二年,2006年周康出生了。我在成长的同时,他们也在成长。
周康长得虎头虎脑,耳朵稍微有一点招风耳,圆溜溜的眼睛滴溜转,鼻子和嘴也小巧玲珑。他的哥哥周安有一张和我差不多的大嘴,其他还是挺好的。我幼时的玩伴里也有他们,我后面跟着周安,周安后面跟着周康。周康稍微有点大舌头,我们总是很不容易听懂他到底在说什么,但是他的哥哥周安就像一个翻译官一样,常常在我们迷茫的时候,给我们解释周康说了什么。
他们极爱吃我妈妈做的饭菜,我家每次吃饭时,都是在我家院子里大喊一声吃饭了。听到这声声音,我们就会各自到厨房一起吃饭。后来听到这声音,加入我们吃饭队伍的,还有周康和周安。时间久了,我开始跟妈妈抱怨说他们老来我家吃饭。这个时候妈妈会说,小孩子家家的也吃不了多少。幺婶有时也会跟我妈妈说,可能是他们觉得大妈做的饭更好吃吧!别人家的可能更香一点。
我两家就隔着一堵墙,但这堵墙却隔不住那些是是非非。一开始刚刚分家时,我家杀鸡吃,或者有什么好吃的,爸爸妈妈就会盛一大碗让我们端过去,他家也会盛一大碗端过来。有时我家糠少了,会向她家借一口袋,他家糠少了,会向我家借一口袋。我家新得了一些好菜,会拿一些过去给他家,他家新得的了些菜也会拿过来给我家……一来二去,看起来其乐融融的。
可是慢慢的,我家觉得我家端过去的鸡肉是满满的一大碗,他家端过来的是不满的一大碗。我家还他家的糠是等价还的,他家还我家的糠是小一号口袋的。我家鸡不见一只,我们怀疑是不是他家偷的。他家鸡少一只,也会来我家鸡圈找。那些放养的鸡,将它们赶回鸡圈里时混进来,来到各自家鸡圈里也不奇怪。她家的鸡有时会找不到,我家的鸡,有时也会找不到。妈妈自己在院子里种的丝瓜,她家自己摘几个吃也就行了,还拿去摘了送给别人家……
关于不见了的鸡的去处,有时是被其他人家一起赶回了家,隔了几天后,我们一大家子的某个人会发现在别人家的鸡群里有丢失的鸡。有时丢失了的鸡,就再也见不到了。我家不稀罕他家的鸡,也不愿意与他家有太多的矛盾。但是有一次,爸爸妈妈不在家里,我也出去玩了,姐姐听到鸡叫声很大,就来鸡圈这里一看究竟。她竟然看到幺婶正在捉一只鸡,旁边还有一个农村常用的竹篮。幺婶李香发现了她,忙堆起笑说:“我捉一只鸡去给康康玩。”姐姐满脸狐疑的说:“昂。”后来幺婶又将那只鸡归还了回来。
傍晚我们都在家的时候,姐姐说起了这件事,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。
“去抓给康康玩,怎么不抓她家自己家的鸡呢?”
“但是我家之前丢鸡的时候,他家也没在杀鸡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