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旁的大丫鬟袖莲也适时插话,拿起贵妃榻上的腰带道:“夫人一早便试了,实在难受得紧。”
转头抬眸,莫婤瞧见了夫人的束腰,竟是一条精致的皮质束腰,还配了些金珠子、金坠子,华丽外表下着实没甚实用性,能舒服才怪。
也是她想当然了,大户人家的束腰大多都是此材质,为了凸显贵气,质地坚硬,透气性和舒适性还奇差,也不能调节大小,夫人产后肚子需由大到小恢复,用着自是难受。
思及此,她心中萌生改造的念头:“夫人,我有一改良法子。”
她向高夫人求了一块上乘棉布,质地柔软透气,承诺仅需三日即可制成改良版束腰。
莫母虽欲阻止女儿夸下海口,高夫人却不以为忤,反而温和地安慰莫母道:“无论结果如何,此布料权当作我给小辈的见面礼了。”
她闻言,俏皮撒娇:“若成品满意,夫人赏赐必定丰厚。”
此番童趣之言,引得高夫人笑声连连:“定不负你所望,功成之日,重赏加身。”
领导一高兴,就给了莫婤更大的许诺,升职加薪指日可待啊!
又同莫母聊了一会,高夫人轻启朱唇:“后罩楼中还有一处屋子不错,愿可合心意。”说罢,眸光转向立于一侧的秋塘与杏雏,她们闻言即刻起身,双双裣衽行礼,引着莫家母女前往探寻。
穿过重重院落,来到位于府邸东南角的后罩楼,行至一楼最边上一处屋子门前,秋塘手持一把小巧玲珑的铜钥匙开了门。
莫婤仔细瞧了瞧,比同楼层其他屋子都大上一倍,与外墙隔着十来步,角落还有一处连通外街的角门。
莫母和莫婤都十分满意,同夫人道谢后,便回家收拾东西去了。
想着就她们孤儿寡母两人,便让郑妈妈和周妈妈再挑上两个魁梧的马夫同莫母一同回去。
夕阳西垂,晚霞如织,将天际染成绚丽的绯红色。
莫家母女,连同两名健壮马夫与两位持重婆子,踏上归程,车辙辗过青石板街,发出悠悠声响。到了院外,两个婆子也不进屋打扰,只同莫母约好了明日来接的时辰,便去完成夫人交代的其他事情了。
莫母目送他们后,便同莫婤回屋收拾了。
莫家不大,但带了个小院。
院子中安了一套石桌凳,东南角种了颗枣树,树下围了块地,养了些草药和香料,西南角还有口深井。
西边一间房,是个烧火做饭的灶房,屋外支了个棚子堆了好些柴火。
东边一大一小两间房,大间莫婤兄长住,小间是才砌的,准备莫婤大些再住进去。
正屋三间房,一间迎客,一间莫父的木工房,一间卧房,夫妻俩带着莫婤住着。
莫母自己收拾其他屋子,让莫婤收拾完自己的东西,将她兄长那间屋子也收拾了:“你哥那些物件,平日间就许你碰,现今也由你收拾了,只都是些值钱玩意,小心些。”
莫婤人小,要带走的也少,多还挂身上,如勃颈上的长命锁,手腕上穿着辟邪珠的红绳。其他的不过三五身衣物,几张帕子,两个药材香囊,一个父亲做的弹弓。
拾拢完自己的,莫婤乐颠颠地跑进兄长屋寻宝。
屋内布置的很简单,一张靠墙的土炕,除了枕头被褥再无其他。炕头旁一张草席,四角用嵌贝彩陶龟形席镇压着,上面摆了套笔墨纸砚。
隋唐时没有书桌,写字大多都坐在席上,左手执卷,右手执笔,每个笔划间通过不断搓捻转动笔杆来书写。如唐朝欧阳询的字方正险绝,笔划转折之处如斧砍刀削般刚硬挺刮人,现代人临摹,每每以写到这种位置为苦④。
其实这种方硬的转折都是必须捻转笔杆才能写出,可惜这种技艺到书桌流行的宋代便大体失传了。
莫婤心中琢磨着,日后定要找个老师,好好学学这门绝活。
草席旁是一个书架子,书架子上书收拢约莫二十来本,多是抄本,字体洒脱刚劲,除了四书五经外,多是些农书、医书。
莫婤大学时去濠江交流学习过一年,对繁体字还算熟悉,辨得竟有《齐民要术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等典籍。
炕尾一个顶天立地松木柜,里面放了兄长几身衣物,在柜底还找到一套木质弓箭,一把折扇、一套棋具和一个黄花梨的小匣子。匣子里装了几块碎银子,两枚印章,竟还有一枚蓝田玉佩。将最贵重的玉佩仔细包好,莫婤拿起印章细细打量。
一枚印章刻着“莫禳”,大约便是兄长的名字;而另一枚刻痕很新,镌着“莫婤”二字。
忽的,一阵酸楚涌上鼻头,莫婤莫名掉下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