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,我们的《战地风云:二战》是一部二战背景的作品。”
“我们的游戏大框架,其实和目前市面上的所有FPS游戏都不同,至于是哪里不同...我们暂且还不能向你们透露。”
“不是我们不想透露,我们也想,但是上边有指令,不能透露,也是为了到时候给大家一个惊喜吧。”
“因为《战地风云:二战》这个IP作品,是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的游戏,横跨了整个欧洲东西线战场。”
“哪怕我们只是挑选了其中部分经典战役制作,游戏内容也是相当庞大的,于是由两个【DICE】工作室共同协作......”......
后台的洛颜看着台上的几人,频频点头。
“【DIEC】,哎【DICE】啊...”
上辈子的【DICE】工作室,和名为波兰蠢驴外号的【CDPR】一样,被玩家们戏称为瑞典蠢驴。
【DICE】的起源,其实很离谱,就只是几个瑞典大学生不想去做耗体力的暑假工作,便合伙创建了【DICE】。
早期的【DICE】工作室,他们开发的处女作《弹球之梦》,游戏大卖,让他们坚定走向了游戏开发之路。
之后几年做过弹珠游戏、赛车游戏、横版跳跃游戏等不少类型的游戏,也渐渐在游戏界有了点知名度。
在有了足够的经验、资金与人脉后,【DICE】端上了让他们享誉世界,与早已靠着《使命召唤》这个IP声名远扬的【IW】,站上同一世界舞台的系列首部作品——
《战地1942》
因为《使命召唤》系列IP的影响,原本人们对多人对战FPS的印象,还停留在小地图对战,
但是【DICE】的大战场,让玩家们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。
一提到【大战场】这类游戏,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【DICE】。
但是实际上【大战场】模式并非【DICE】首创,而是【RefractionGames】开发的《飞鹰行动》。
【RefractionGames】开发的《飞鹰行动》受多方面影响而失利,开发《飞鹰行动》精神续作《战地1942》有心而无力,但还在遇到了有心进军FPS游戏的【DICE】。
【DICE】收购【RefractionGames】后,便开始了对《战地1942》的开发。
哪怕是【DICE】制作,刚开始的《战地1942》也不被看好。
而真正看好这个游戏的,不是别人,正是在恶心玩家份上勉强能和【科乐米】一桌的【EA】。
【EA】虽然运营游戏不行,但是在商业上的眼光是独一无二的,一眼看中了《战地1942》。《战地1942》一经发布,便广受好评。
兵种系统、海陆空载具齐全、64人大战场同台竞技,这些【大战场】的标志性要素就此走上游戏舞台。
《战地》系列,也正式开始了它的登峰之路。
尝到甜头的【DICE】,也开始将重心全面转移到《战地》系列游戏的开发上。
在2004年,【DICE】加拿大分部先一步推出《战地:越南》。
《战地:越南》对后面的《战地》系列作品,同样也有着巨大的影响。
这一代首次引入了“非对称”战争模式,攻守双方分别依赖武器装备和地图等等。